最近「旅伴文」正夯,老師我也來分享一下自身經驗,欸這幾隻不是我的旅伴,是到奈良才認識的新朋友啦。
我和我的高中好友(以下簡稱「夫人」)去年底一起去大阪京都自助旅行,人家說在人生地不熟的國外自助旅行最能看出一個人是否值得交往一輩子(?!)。我覺得旅伴的定義很矛盾,兩人個性要相近但又能互補,好朋友不見得是好旅伴,好旅伴卻有機會變成好朋友。
我的個性比較急躁、易怒,夫人則是慢條斯理、溫和,但我們又有很多共通點,例如:不喜歡為了省錢就搭比較慢的列車(所以我們六天的旅行都一直搭特急狂噴錢哈哈哈);好不容易到一個地方旅遊,喜歡的東西就猛吃,不要斤斤計較(體重也好,價格也好);我們早上都喜歡睡飽(大約7:40)再慢慢穿搭、畫美美的妝再出門,但是她動作慢、我動作快,所以我們睡前會約定好隔天早上幾點出門,這樣我就可以比她晚半小時起床;我們幾乎一整天都在外面玩,早出晚歸所以選擇很便宜的短租套房,一個晚上一人只要750元(台幣);迷路或要購買票券的時候,她會很主動的接下我身上所有包包行李,在原地等候,讓會說一點日文的我毫無後顧之憂(你是要投筆從戎去嗎?)的去搞定事情;而我如果不小心看錯或沒辦法完全聽懂站務人員的說明,買了比較貴的車票,她也不會有任何意見。
決定了餐廳坐下來點餐,就要共同承擔這一餐的好或壞,絕對不會怪罪對方「難吃又貴,都是你說要吃這家的啊」(我們很少踩雷,就算有也只會睡覺前碎碎念一下說某一餐CP值不高這樣XD);女生最愛逛街,但有時候我們想看的品項不同,那我們就會約好幾點幾分在一個「大地標」的「小會面點」(例如高鐵左營站→過馬路的7-11這樣)碰面。我們也喜歡去超市買一些家庭號的優格、鮮奶、水果放在短租套房的冰箱,你吃我的,我喝你的,當然都不用分那麼清楚......不過我們也是認識了八、九年(對!我們10歲就認識對方了)才一起出國自助的,旅行和時間一樣可以考驗友情,不過也要在有一定的信任和互助基礎下才比較好喔~
PS.夫人,下次再住短租套房時我要睡下鋪!!!!!